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中国有座神奇的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二)

中国有座神奇的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观音山景区或观音山)。这座山从雄浑险峻上说比不了五岳和黄山,从文化渊源上说比不了四大佛教名山,然而它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跃…

中国有座神奇的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观音山景区或观音山)。这座山从雄浑险峻上说比不了五岳和黄山,从文化渊源上说比不了四大佛教名山,然而它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跃起于岭南大地“脉继罗浮,载道之所”,如今它已引起世人瞩目,名声传 遍海内外,四面八方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前来登山游览。

从上世纪1999年至今,东莞本地人黄氏淦波率领一众观音山人开发建设了25年,如今的观音山已被赞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声名广传四海,福泽浸润八方。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不仅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更加因为长年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国内外名人频繁莅临助力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奔赴观音山,登高祈福的同时体验中华文化的深邃魅力。

这座神奇的山位于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它的神奇故事从1999年发轫,延续至今已经历25年发展历程。本系列第一部分已经讲述了它樟木头镇的物产,以及观音山公园的正门楼和慈云阁,通过以上内容让更多读者开始了解樟木头镇的一些内容。接下来继续为大家讲述这座神奇的山的神奇故事。

老书记的梦想

如果说樟木头镇是神奇的“小香港”,那么组成樟木头的十个社区都是各有特点,其中尤其以拥有大片茂密山林的石新社区(2005年前叫石新村)比较有名。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年,樟木头镇被称做东莞的西伯利亚,而石新村又被叫做樟木头的西伯利亚,可见这里在东莞区域相对比较偏僻和落后。

不过,落后是相对的,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不管是樟木头还是石新村,都有手捧金饭碗却没有搞到钱的感觉。樟木头镇森林总面积为8983.22公顷(包含樟木头国营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76.13%,是广东省森林小镇,全镇建成区绿化率52.65%,人均绿化率28.5%,是东莞市目前森林覆盖率最高、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镇街。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人一门心思搞各种生意,包括各种来料加工等,大家还没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后来石新村的那一大片山林,也慢慢的点燃了村民“靠山吃山”的想法。1999年前,有些村民就种了110亩荔枝等经济作物,当然最让樟木头镇(包括石新村)获益的还是开发房地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樟木头镇大力发展外向型房地产业,房地产产值占全镇GDP的比例一度高达40%以上。1991年,港商邓兆华试水樟木头房地产开发的第一个楼盘——翡翠花园在樟木头镇镇中心投资建设,受到香港人的追捧。

自那以后,雅翠花园、翠怡花园、怡乐花园、展基广场、荔景山庄、维多利花园、豪苑花园、大富豪广场等一大批楼盘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以莞樟路、樟深路骨架布局在镇中心区,众多香港人乘坐火车到樟木头投资置业。

其中,建成于2002年的荔景山庄就属于石新村范围内,而且距离石新村居委会仅仅隔着一条马路,门对门距离不超过100米。

当时的石新村不仅用较为平坦的地方开发了房地产,而且在1996年的时候就在村里面的山上整了一片别墅的用地,每块500到800平方米,共计87块地块,对外报价是800块钱1个平方。

我们粗算一下这500到800平方米所需的费用。首先,万元户的说法是1979年提出来的。1979年,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而有了个体经营户,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就是家里有一万元存款,就算是个相当了得的家庭。假如就按500平米,每平米500块钱计算,也要25万元。1996年的几十万,不啻为一笔巨款,一般家庭肯定就是听听而已,能买得起的那都是财力雄厚的家庭,所以石新村也都是找一些已经下海经商先富起来的人询问购买意向。

老书记不光在搞房地产,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对外出售的那些地块更远处开发旅游,并且从1996年就开始付诸行动,准备将笔架山、仙宫铃、飞云山等开发成休闲观光、朝拜观音的场所,这些费用都是石新村的集体财产。按说,老书记的发心是好的,眼光也超前,搞好旅游开发或许可以为村民留下长久的分红来源,但从当时中国的旅游环境和经济积累来看,他的想法还是有些早了,所以他的这个壮举差点让自己万劫不复。还好,后来找到黄淦波来接盘,这个细节稍后讲述。

石新村要在自己的山地售卖别墅用地,他们自然也没有忘记曾经帮他们办过事的黄淦波,一来是感谢,二来是他们知道黄淦波买得起,黄淦波从92年就辞去公职下海经商,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有了可观的财富积累,所以石新村才有了好事先问自己人的想法。

为什么要感谢黄淦波呢?因为在96年前,村里想做一件事,黄淦波找到自己的关系帮了忙,促成了这件事件。当时村里要感谢他:“老书记他说要请我吃饭,我说不用不用,我说你办个医院是好事情,请什么吃饭是吧。他要送礼给我,我也不要。他就印象很深,可能就此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吧。这个书记是个干实事的人,很有魄力,也比较清廉,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黄淦波这番话,算攒下一个人情。那么,这次石新村要卖地,很自然的也想到了黄淦波。

“到1996年年底的时候,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村里面的山上整了一片别墅的用地,每块500到800块平方米。他说要卖一块给我,我也不知道它(别墅用地)在哪里,我也不熟悉呀。那我就问他,多少钱一平方米啊?他说800块钱一平方米,我赶紧说不要不要。

因为我知道临街的路边上的地才300-500块钱一平方米,所以我说,你哪里的山我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偏僻,我就不要啦。他说不是,卖给别人的公开标价是800块钱一平方米,但是你帮过我们,就卖给你100块钱一平方米,就800平方米。

当时我就想,这个价格呢还算合理,我说那行,你要卖给我,我就要了。他说那你赶紧给1万块钱定金,这事情就这样定了啊。然后我就拿了1万块钱过去交给他们的财务(村里边的财务),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了。

当时我还不知道,我买的这块地在哪里。然后有一天,我就请他(石新村老书记)带我上来看这块地到底在哪里。上来了一看,哇!因为这个山还没开发,又没有路,又没有水,又没有电,荒山野岭的。他们只是用推土机推好了一块平地,周围什么都没有,除了树和草。”

买完这块地,黄淦波也没有多想,还是转头去忙自己的事情。不过,毕竟是花了几万块买了一块地嘛,到底是自己盖楼,还是转手卖出去,总要有个说法嘛。于是,黄淦波想到求助一下自己的道家师傅,想请师傅出马帮自己看看自己买的地,风水咋样呀,怎么盖楼更合适呢?

这里,我们要先介绍一下黄淦波这位道家师傅。

1995年,黄淦波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道家师傅,师傅姓郑叫郑法显。那一年黄淦波刚30岁出头属于年富力强意气风发,而郑师傅已是年近50,身高175厘米左右,看上去体格非常健壮,眼神犀利,人却显得和蔼可亲,气质脱俗。

第一次见面,郑师傅就给黄淦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淦波和郑师傅经人互相介绍,两人寒暄坐下来后,黄淦波专心和郑师傅开始聊各类话题。

一般来讲,和陌生人初次见面非常重要,从互相的寒暄问答中,可以对对方有个初步的认识,建立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可能影响到以后的交往。至于该怎么说话,提哪些问题,不该提什么问题,怎么巧妙营造融洽的氛围,这些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因为黄淦波年龄较小,所以这第一次聊天多是黄淦波谦逊提问,郑师傅从容解答,两人这一聊就是四个多小时。

黄淦波从青少年时渐渐养成读书的爱好,他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无论天文地理还是古今中外的哲理故事,他都会购买大量相应知识的书籍,并认真阅读了解。而且,黄淦波见到有学问的人,就带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不耻下问,多请教一些让自己困惑的问题。

自然,大凡能提出好问题的人,多是读书和阅历都很丰富的人;如果被提问的人感觉对方问到点子上,正是自己颇有感悟的地方,那这个谈话就更有意思了。据黄淦波回忆,以自己当时几千本书的阅读量,所问问题几乎都是书本上没有准确答案的,可他向郑师傅提的各种问题,几乎没有一个能难倒郑师傅。也就是这第一次聊天,黄淦波就为郑师傅的博学而深深折服。

不仅如此,后经多次接触,黄淦波发现这位郑师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武功高强,好像还有超乎常人的特异功能,不仅会看风水及面相、八字、风水、跌打等,还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能看出地下有没有什么可忌讳的东西,或者预知一下未来的事情,以及通过心灵感应知道别人的心思。这么说,有点玄乎吧,其实,天地宇宙间未知的事情太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应而已,修炼和不修炼的差别很大。郑师傅这些本事,给黄淦波后来做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来二去,他俩渐渐熟悉,并有了师徒的关系。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黄淦波就跑去找师傅讨个主意。

时间到了97年,香港回归之年。“有一天,我就请他,我说我在樟木头镇的一个山上买了一块地,我还没有把钱全部付给人家。但是我有点担心,您去帮我看看风水(当时我不敢对他说那块地不知道干不干净,他看风水很厉害的,有特异功能)。他说好啊。然后有一天他就过来,我就带他上山,徒步走路就走到我买的那块地。我就向他介绍说,我打算在这里做大门口,这里做客厅,这里做厨房,这里做楼梯。我就这样跟他讲我的构想。突然间,我一抬头看他,发现他根本没听我在说什么。他呆在那里,然后他突然间就说话了,他说你不要在这里建房子,这些地方今后都是你的,你建房子干什么啊,建这么多房子,你也住不了,没有必要建房子。

当时我一听就傻了,本来我是让师傅看风水的,他突然间说这些山今后都是我的,荒山野岭的,要我不要建房子,我就没反应过来,我心想我要这么荒山野岭的山干嘛?一点意义都没有。不过当时建房子确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又没有路,又没有水,又没有电,怎么建房子啊?而且离公路那么远,离市镇那么远,渺无人烟,就算千辛万苦把房子建起来了,你敢住吗?我心想也对啊,那就不建吧。我觉得,他让我不要建,实际情况也是对的,是吧?一是没水没电没路,第二,就算建好了房子也不敢住。当时我们就下山了。吃完饭送他走,就不再谈论这个话题,我也就不再深究怎么回事,也从来不再想这个事。”

从下海经商到上山种树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

从1979年划圈,到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乃至到1997香港回归,深圳经济特区在近20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香港和深圳的往来也更加频繁和密切。往来的频繁也加快了两地经济的更高融合和更快速发展。

黄淦波从1992年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到1999年也已经在深、莞有了一些的商业人脉和名气。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商界名气,和令人羡慕的生意前景。

“时间到了一九九九年,这个村书记再来找我的时候,才又发生了以后的事情。当时,他带了几个人第一次去找我吃饭,就在一家农家餐厅吃饭,也没谈什么事,吃完饭我就主动去买单,结果餐厅收银的人说,村书记已经买单了。我心想,书记不对呀,应该是我请才对,因为你是公家的,我是私人的,我没必要花你公家的钱。书记说没事没事就吃个饭、叙叙旧。然后过了两天,他又打电话过来要请我吃饭,我说吃饭可以,但是有言在先,必须我买单我才去,因为你是公家的,我不能占你公家便宜。他说,那没问题你买单。我们又聚在一起吃饭,又是叙旧,根本没有说有什么事情。等到我要买单的时候,饭店服务员说书记一早已经买过单了。我就对书记说,怪了啊,说好的是我买单的,怎么你又买单了呢?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找我呢?他说是,确实有事找你。

我说,你说吧,到底有什么事呢?他说,我们那里有一片山想做公园,现在做不了,想承包给你。我问有多大?他说有1万多亩吧。我说不要不要。我说我从来没做过这样的生意,我也没这样的实力,我说不敢承包,所以当时就没再谈下去了。然后过了两天,他又找我了,他说你买地的那片山,两年前就想做个公园,想在山顶上塑一尊观音像,但是花了一千多万,什么也没做成。现在上面正在查他们,说村里未经批准乱来,拿集体的钱还搞封建迷信,要处理他们。我就想,塑观音像有什么罪过啊,我不相信。他就拿出一份材料,是当时的《广东农民报》共4个版,上面说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要搞个公园怎么样怎么样就搞成一个烂摊子。村民非常不满,认为村干部胡作非为,村里的现金都挥霍完了,而且公园成了一个烂摊子,上上不了,下下不了。没人接手,没办法收场,村民要求上级有关部门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一九九九年东莞日报还专门登了一个整版,大概是五月份左右,一个整版说他们这件事情荒唐。

他跟我说,想1700万把整个山连项目一齐卖掉,但找了近百个老板没人敢买。然后把这1700万加上50年的利息,折算成每年的承包费,要承包出去。我们找了很多人了,都没敢承包,最后想起你来啦,所以才主动找你。我们也知道你没有搞过这样的事情,但你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我们是最后才想起你来,所以最后才找你,希望你接下来。你如果接下来,这个公园就有可能不会成为烂尾,我们也就有可能不会受那么重的处分。

他就这样跟我讲,哇!我都晕了。我说,你这事情太突然啦,也太大了,一座山给我,而且这山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开发旅游的条件。也没有任何的批文,等于没有任何手续,这事太悬了,我说我考虑考虑吧,我现在不能答应你。

然后过几天他又过来了,过来跟我讲,我们把合同都草拟好了,就想现在请你看看能不能签了它。我说这样啊!没这么快吧?然后吃完中午饭就去他办公室。到了他办公室,他让工作人员把那个合同打印出来后送过来,当时我是左手接的。就在我左手接合同的一刹那,我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我师傅在这座山上说的话,当时的那个情景一下子就浮现出来了。三年以来从来没想过这件事,现在呢,突然间就想起了。我心想,这难道是来真的吗?但我还是不想干,合同上当时写的是承包期40年。我就想不干,我就找合同的毛病,我说40年太短了,我说70年还差不多。我就把40年改成70年,我说要是答应我70年,我就干。他说好,我们尽量争取。当时我就赶紧溜走了。

我想尽量不要去干这种事情,这也太大了是吧,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没过两天村书记就打电话给我了,他说,我们经过请示同意改成50年,国家规定最多50年,希望你要信守诺言,你要过来签啊。其实,我当时根本没有什么诺言啊(哈哈大笑)。

他说这个事情很急,你要过来签啊。我说行吧,那就先签吧。合同签完以后,我回到公司一讲,发现公司的人要“造反”。他们说,董事长脑袋进水了啊,接了这么一个活,肯定赚不到钱,公司肯定会被他拖垮,公司肯定会关门啦。三个月后一个总经理闹情绪不干了,还带走了一个副总和几个人,这事就不提了。

我家里人也反对,他们说,你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你去搞什么破山啊!荒山野岭的,做什么旅游啊!我们不同意!

我一下子压力就大了,压力大呢,我突然间就想起我师傅来了,我就打个电话想问问师傅。一接通师傅的座机,他的徒弟已经在旁边接电话,他说师傅已经等着你来电话了。我说哎呦!赶紧请师傅听电话!在电话里,我对师傅说,师傅啊,你记不记得你三年前说过的话?他说,我说过什么话啦?

我说,樟木头的那个山,我带你去看的那个山,看那个别墅用地的时候,你说过的话。他说,什么话?我不记得了。我说,你当时说这片山,今后都是我的。我现在签下来了,承包下来了,但现在很多人反对,家里人也反对,我公司的人也反对,所有那些朋友都反对,我怎么办呐?我说,还能不能做啊?要不要把合同退回去啊?他说,别人反不反对是别人的事情,这是件好事,建千年的道场,利国利民,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啊。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说,师傅既然这样说,那我做不做得了呢?能不能把它做好呢?他说,你到时脱个几层皮就能把它做好啦。

我当时心想,以为他说山上太阳猛、紫外线强,我晒一下脱层皮,然后再晒一下再脱层皮。我心想也就三几年的事情,就能把它做好。既然师傅说了,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那就做吧!然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和石新村签下这个承包协议,是黄淦波人生道路上一个重大的选择,它导致了黄淦波未来几十年将要遭遇的种种经历,而且这些经历甚至远比脱几层皮要艰难凶险太多。

还是那句话,当年的石新村书记是很有眼光的。当初他做观音山公园这个项目,第一有很过人前瞻性,第二是很有做事的胆量,这也印证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做人做事风格,第三是他敢找到黄淦波来接盘,说明他能够识人。而最出彩的是,黄淦波一个从没搞过文旅行业的人也是抱着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赤诚,竟然有勇气和胆量接下这个项目,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石新村老书记发起开发山林的举动,其实也引来了一身的麻烦,之前村民举报他以及登报纸等事情,就是和他对立的一股势力在背后搞小动作,这些人看不惯老书记拿村里的钱搞一个莫名其妙的没有前途的项目。这些人最大的目的是搞倒老书记,然后能自己来掌管这个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令他们意外的是,老书记居然能转手把这个开发项目承包了出去,老书记因此逃过了一劫,他们暗斗了半天却没有收到任何的成果,这让他们大失所望。

所以,1999年11月30号,黄淦波签下协议接手观音山公园项目后不久,就发现气氛不对劲了。老书记这一派人突然间被全部免职了。他的对立面那一派起来了,他们随即开始对黄淦波非常不友好,可以说态度非常恶劣,他们认为自己打了胜仗,但对手却逃脱了,那只能找黄淦波算账,所以非常的意难平。

从石新村态度转变后不久,很快就到了2000年,要继续开发观音山难免有许多内容要和樟木头镇政府打交道。而樟木头镇有些人包括主要领导也莫名其妙的开始为难黄淦波他们,把他们当成对立面来收拾。

当时樟木头有个姓罗的镇长非常起劲的带头收拾黄淦波他们,甚至在会上动员樟木头镇各个部门,样样事情必须为难观音山公园。由于村干部开始带头反对,就经常有村民过来捣乱,而那些治安队呀,派出所的人呀,也时常找个借口就过来查观音山员工的户口,抓员工到派出所问话,查这查那的,搞得员工人心惶惶。

另外还有东莞市统战部、宗教局等,三天两头也经常过来查观音山,说他们搞封建迷信。观音山公园想立项,想要红线图等等村里面就是不给,镇里面也不给,要去申办任何手续,都不给配合办。要去了解任何的相关数据,都不给。搞得观音山公园很被动。

“当时已经开始安装观音像,开始镶嵌。当时我们感觉到越来越难做,好像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一度有了放弃的念头。”

“我觉得竖起观音像是好事情,观音菩萨是劝人向善的啊,观音菩萨是保佑人的,佛教是慈善的学问呀,怎么又不让我们建呢,他们经常过来捣乱,反正你要办什么就不给你办,要通水没水,要通电没电。你去找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都说你不应该这样做,你应该赶紧走人,赶紧撤出去,不要在这里搞封建迷信,那搞得我们就很为难,很迷茫。然后村干部就过来挑刺,村民就过来捣乱,不断的给我们添乱,搞得就很被动。然后就搞了个半年以后,我觉得非常的累,就想撤出去了,我就不干了,这么好的一件事情,被你们这些人这样弄,我没办法干,没有一个部门,没有一个人支持我的,那我干个鬼呀,我干好了对你们有好处,我现在干你们都不支持我,我凭什么给你干呢,我就闹情绪,准备走了,拉倒吧。”

“我就去找当地一个朋友,我就准备跟他告辞了,过几天我就撤了,谁爱干谁干吧,投资那些钱算了拉倒了就当打水漂了。那个朋友就笑了,对说我,你肯定跑不了。我说为什么跑不了?我明天就宣布走,我不要那个钱行不行?他说你绝对跑不了,你不敢跑。我说凭什么呢?他说‘观音像现在刚好建到脖子上,观音像没有头,观音像那个头还没装上去,你敢走?现在也没有人敢接这个项目,这个观音像就没头了,你敢弄得观音像没有头?我谅你不敢这样做。’哎,他一说,我突然间醒悟了,我说,对喔,我走了以后真的不可能有人敢接这活,只有我这种懵查查的人、胆子大的人才敢接。是吧?!我一走还就真的没人敢接这么个项目了,没人接,这观音像今后就没有头了,那我就犯了一件天大的错误了,难啊!得了,那就不走了,继续干吧。”

这时候到了2000年6、7月份。樟木头的天气已非常炎热,空气中弥漫着热浪,黄淦波更是浑身有一股燥热、心里没底的感觉。

观音山公园有了正式名分

就在黄淦波茫然无措的时候,机缘凑巧,有一天他碰到了时任东莞的市委书记李近维书记。“碰到他,他就问我:小黄这段时间在干嘛?我回答说:我现在开始搞森林公园了。他说好啊!在哪里?在韶关还是清远啦?我说不是,就在东莞的樟木头镇。他说,樟木头有森林?小黄你不要骗我啊,我可是市委书记啊,我还不知道东莞?我说,书记,确实是真的,在东莞樟木头石新村有一片山林,大概有1万亩左右,我半年前已经承包啦,我现在已经开始在搞啦。我说,你要不信,你就抽空过来看。没过一个月,东莞市林业局的局长带着几个人就上山来看了,不巧的是,我当时不在。”

后来黄淦波了解到,这次其实是李书记安排林业局局长过来实地考察一下观音山公园这个项目,然后为东莞市大规模落实批准森林公园计划而做准备。

又过了一段时间,观音山就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2000年12月份,东莞市政府发文“东府办复[2000]458号文”批准成立16个森林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就有观音山森林公园,且规划面积是26178亩。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这才是李近维书记所说的“森林公园”——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备案,有正式名份的森林公园。这说明观音山公园得到东莞政府的认可,也说明了当时东莞市的主要领导开始重视东莞的生态环境、开始注重了东莞的“绿色经济”发展,这在当年,可谓极有眼光的发展战略之举。

对于李近维书记在东莞执政期间的评价,有这么几句总结的很到位。

“他深具智慧,务实勤奋,改革开放后“掌舵”东莞10余年,他带领干部群众,经过层层报批,把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让东莞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他心思缜密,精于为政府的积累进一步发展的财富,运用财富,让东莞的资本雪球越滚越大,才有了后来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他让东莞“阔起来了”。东莞人对李近维评价很高,私下都称他叫“维叔”,认为他是一个亲民、实干的好书记,好领导,东莞的经济腾飞,他功不可没。

比较遗憾的是,李书记在东莞执政到2001年4月,后调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如果李书记在东莞多执政几年,或许东莞的绿色经济等产业会发展的更好。

如果一个城市只有灰色的工厂轰鸣的机器,而没有绿色的公园,或宜居的生态,那么这样的城市是不是也很枯燥乏味?尤其东莞这样的移民城市,如果从外地过来寻找发展机会的人,连一个周末休闲,放松身心的地方都没有,那会是多么的悲哀?

还好,在李近维书记任职期间,东莞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问题,而且改革开放也进行了二十多年,发展制造业欠下的生态账该补补了。况且,东莞本身的森林资源并不匮乏,处理好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就足够。

斯市有幸,斯山有幸。李书记在东莞执政期间即开始了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保护及城市建设工作,东莞市批准成立16个森林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就是那届政府弥补“生态账”的最大手笔。

其实早在1980年底,广东省就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森林公园——深圳沙头角海山森林公园。

从1980年到2000年,东莞绿色经济的步伐可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零突破且全面开花。也可以这么讲,东莞森林公园的发展史可以从2000年12月开始书写。

从1999年11月30号承包经营,到2000年12月收到观音山成为东莞市森林公园,是东莞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森林公园的十六分之一。这个消息着实让黄淦波和他的团队兴奋了一段时间。这是东莞市政府给予观音山公园一个发展腾飞的巨大契机。

观音山被批准成为森林公园,这也是李近维书记那届东莞市委市政府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不管是国营单位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是为了东莞城市建设出力,为了东莞生态环境、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力,政府都是敞开怀抱欢迎和支持的。

那届市政府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东莞的海纳百川,东莞的有容乃大,东莞的气度魅力,希望未来的东莞不仅仅宜业、宜商,还宜居、宜游。

被批准成为市森林公园,也明确需要按照发展森林公园的思路来“盘活”观音山;成为市森林公园,也就相当于观音山要按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进行有序开发。

 

在观音山顶海拔488米处竖一尊观音菩萨像,这是石新村老书记最初的想法。观音山在转手给黄淦波承包经营的时候,确切的说到1999年11月30号,这尊观音像刚建好莲花座,如果不是黄淦波接手,这尊观音像的命运真的难以确定。东莞市及樟木头有一些人是很排斥佛教信仰的,他们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金钱;或者其他的什么能手拿到利益的信仰。

那么,这尊观音菩萨像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可以这么讲,这尊观音菩萨像凝聚了几批人的心血和付出。

首先,石新村老书记对于岭南民风颇为了解,这里的民众很久以来就有拜观音的习俗。老书记为了想在石新村搞旅游开发,也算想了很多办法,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那么,在当时1996年左右,在国内请谁来设计塑造这尊观音菩萨像呢?老书记斟酌再三,找到了福建莆田陈宝如先生。

陈宝如先生1952年出生于莆田涵江鳌山村,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2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95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被评为福建工艺美术大师,现任莆田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莆田南少林画院院长。

1997年陈宝如先生受邀设计并带工人塑造观音菩萨像。全部工序均采用人工雕凿,从1997年9月动工兴建,至2001年6月竣工,历时近四年,累计达98600多个工日。

整座观音菩萨像主体高33米,体积约有630立方米,重3300多吨,由999块0.5-8吨的福建莆田优质玄武岩花岗石拼装而成。

观音菩萨圣像,工艺精细,形象栩栩如生。只见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是不可多得的极具盛唐风采的石雕艺术精品。此雕像亦得到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张松鹤先生的高度评价,后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在陈宝如先生带队继续塑造观音菩萨像的同时,黄淦波和他的观音山团队在忙着其他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随时提防居心叵测之人有动菩萨像的坏心思。

2001年初,按照正常工期,观音菩萨像大约还有几个月就能全部完成。顺利完成观音菩萨像是整个观音山公园的最重要工程,能否顺利完成、按时开光,并获得合法许可,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不时的萦绕在黄淦波的心头,因为这件事情对观音山和樟木头镇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到了此时,观音山公园虽然已经被批准为东莞市的森林公园了,但是东莞市里还是有些领导觉得观音菩萨像不该竖,认为那是搞封建迷信。

从接手观音山项目开始,到2001年的4月,黄淦波他们在山顶默默地将几千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平整好了,到了5月间,黄淦波他们“偷偷摸摸”一点一点地,终于将观音像竖了起来。基本上,这尊观音菩萨像算是顺利完工了。

可是,这时候一个更惊悚的消息传来,又让黄淦波坐卧不宁了。

“观音像安装好后,正以为大功告成,突然间接到一个电话,那个人就说已经接到命令了,准备用炸药把这个观音像给炸了,他打这个电话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通知我这个事情,第二个意思就是告诉我到时呢不要乱来呀,如果乱来可能连你也炸了,我一听就慌了,哇,刚把前面困难解决了,又来一个?但是我又不认识这个人呀,找谁呀?这趟咋办呢?既然事情来了,就必须面对呀!我就只能到处去讲,我说挖人家坟墓,就是很大的罪过,那敢炸观音像更是天大的罪过了会祸及子孙,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缺德的事情啦,后来只要一想到某人有可能传话给对方的,或者传话给相关领导的,我就这样跟他们讲了,这样不停的磨牙了,不停的去交际。”

“哎,等一个星期没有来人,我就继续去讲了,到处去说了,也不知道去找谁了,我也不认识管这个事的相关领导们,他们办公室门口有拿枪的人站岗,我也进不去呀,打电话也没人接呀,那呢,只能到处去讲,一个星期过去没有人过来炸,两个星期过去没有人过来炸,一个月没有人炸,我心说是不是大家觉得不应该炸,不会过来炸了?”

现在看起来,黄淦波当时所选择的处理办法,真是无力中的无力,无奈中的无奈,说尽人事听天命可能恰如其分,就是不光要祈祷冥冥中的菩萨保佑能保住这尊观音菩萨像,更要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逻辑去阻止想做坏事的人,真是其情可悯,其心可哀。

积善福至贵人相助

俗话说,有多大的佛就有多大的魔。黄淦波想做一个千年的道场,他将面临的苦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观音山顶竖一尊观音菩萨像,这本是劝人向善,造福一方的好事。可是,黄淦波却被人威胁要抓他去坐牢,甚至要用炸药把刚刚雕塑好竖立起来的观音菩萨像炸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排山倒海的向黄淦波们压来,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还要多久才能告一段落?

因为黄淦波秉性是做好事从来不要回报,以赤子之心成人之美,久而久之,这样做积攒了很多人脉,所以真心帮他出主意想办法的人总是不少。“然后呢,又有人要提醒我了,现在中央有下了文呐,说呢,凡是未经批准建设的露天佛像一律要拆除,那我说咋办呢?我说怎么样才能保住呢,他说经过合法开光手续的,就可以留下,哎呀!我一听我就晕了,我说这合法手续从何而来呀?这项目本身就没有报建我就接手了呢,它这合法手续咋来呢?愁死我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黄淦波有一天和一位好朋友吃饭,言谈之中说到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和当前的困境:因为想让观音像合法化而在到处找人、到处托关系却找不到门路、正在苦恼中……

没想到的是,这位朋友竟然和那几位能够决定观音像是否“合法”的广东省民宗委领导认识,而且关系很好。不仅如此,这位好朋友还跟他说,这位领导知道当时国内的宗教环境受到不良影响,他正好很重视省里宗教文化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属于机缘凑巧。

朋友说:“你人这么好,于别人困难中挺身而出,这又不是做坏事,这是给观音像开光,造福众生的好事情,为当地发展旅游的好事,我要帮你促成。”

“因为我以前帮过他,他几次说要感谢我,我都是一口回绝的,我从来没要过他任何东西,他可能就记在心里了,现在看我急的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就表示愿意帮我了。我真没想到,这趟他居然有可能帮助我解决一个大难题,我是真心感激他。”

一周之后,这位朋友果然把省民宗委领导请到了观音山。

那时候的观音山,刚把观音像竖起来,其它还有大量需要建设的工作,遍地都是在建的状态,乱哄哄的,领导来了以后,举目看到这一切,也没有多说什么。

“那个时候山顶上广场刚推好呢。现在观音座外面那里,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三米的,因为那里有个石脉就在观音像底座那里,用锄头简直没法弄的,一般的推土机也搞不了,又不能用炸药,刚请了一个广东最大的推土机用几个月的时间慢慢把几千平米的广场推平,我就带着他在那里转,因为山上又没有坐的地方,又没有树,十几分钟后我们就下山了。”

这一次的会见,表面上看是省有关领导来视察一个在建的佛教景区,也可以说是相关的省领导来考量一个年轻的民营企业家能不能完成一个宗教文化场所的建设,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知识来支撑,他能不能把这个宗教文化场所建设好,管理好。应该说,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面。

后来,在领导离开观音山返程之时,黄淦波就询问有没有可能批准,领导说:这个现在不能答复你,我们今天只是过来看一看,这个要集体讨论。而且,首先要你们东莞市同意我们才能考虑是否批复。

虽然对于黄淦波来说,得到一个悬而未决的回答,但是这位领导给黄淦波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黄淦波每次回忆起这位领导,都夸他正直、有学问,修养很好,对人很和善,说观音山遇到他真是万幸。

再后来,大概是两个月后,黄淦波又接到朋友传过来的消息,说是要想观音山观音像“合法化”得到省里批准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先要有东莞市的书面同意。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东莞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在黄淦波提交的申请复建观音寺、观音像开光的申请书上批复“同意”,然后省里才考虑批不批。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李近维书记工作调动,调到省里去当人大副主任。他的接班人呢,就是原来的市长,他对观音山的事没有明确表过态,最麻烦的是黄淦波和他不熟悉。这个事看来难度着实不小。

观音山公园的神奇故事未完待续,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有座神奇的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等其他系列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3294-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