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探寻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困境与乡村振兴新机遇

2025年1月14日,浔州韵偶传承队走进桂平市文化馆,深入了解桂平杖头木偶戏,探索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轨迹与未来走向。图为团队采访文化馆合照桂平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可…

2025年1月14日,浔州韵偶传承队走进桂平市文化馆,深入了解桂平杖头木偶戏,探索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轨迹与未来走向。

图为团队采访文化馆合照

桂平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由北流木偶艺人引入,历经六代传承,在当地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每逢节庆、庙会,木偶戏的表演总是必不可少,承载着民众的欢乐记忆,传递着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是当地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其表演风格细腻灵动,艺人通过精湛技艺赋予木偶鲜活生命力。《武松打虎》《岳飞传》等特色剧目融入方言、民间传说,木偶造型独特,服饰精美,唱腔中融入的山歌小调更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然而,如今这一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传承人群体规模较小,且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寥寥无几,传承断层现象突出。学习周期长、经济回报低,使得年轻人对这门艺术望而却步。尽管文化馆积极作为,举办传承培训班,邀请资深艺人授课,课程涵盖木偶制作、表演技巧、唱腔等内容,还走进学校开设兴趣班,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但因缺乏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深入学习并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在经济关联方面,桂平杖头木偶戏虽未产生直接票房收入,但通过参与旅游文化节、商业演出等活动,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凸显。开发以木偶为原型的文化产品,如玩偶、钥匙扣、摆件等,有望通过销售实现盈利;打造木偶戏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亲身体验木偶制作,为乡村旅游增添附加值;举办木偶戏文化节,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乡村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不过,要实现这些经济赋能,仍面临重重阻碍。资金短缺制约了剧目创作、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人才匮乏导致传承后继无人;市场开拓困难,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使得其受众有限,知名度不高。

为突破这些困境,文化馆已制定应对策略。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专项扶持资金,同时与企业合作,寻求商业赞助;另一方面,与学校、培训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习木偶戏的年轻人提供奖励和就业保障,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传承。此外,还将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馆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保护与经济开发,期望在资金、人才、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通讯员 陈灵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4781-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