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科技兴村,青春赋能:新疆农大学子绘就吉兰德村红花产业新画卷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奏响,一批批怀揣热血的青年学子,以科技为灵动笔触,以产业为厚重墨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挥毫书写新时代壮丽的“兴农篇章”。…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奏响,一批批怀揣热血的青年学子,以科技为灵动笔触,以产业为厚重墨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挥毫书写新时代壮丽的“兴农篇章”。2023年11月3日,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的一支创新团队,怀揣着“让红花副产物重焕生机”的美好愿景,毅然踏上“红粕新生-吉兰德村红花籽蛋白粉助农行动”的征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一、产学研深度交融,技术创新突破产业桎梏

吉兰德村坐拥丰富的红花资源,然而长久以来,红花籽榨油后的饼粕大多仅作饲料或遭废弃,资源利用率低下,经济效益远未充分释放。面对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痛点,新疆农业大学孔令明教授亲率科研团队,开启了为期两年的艰苦技术攻关和一年的实际应用。团队巧妙融合双频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20kHz+45kHz)与超微粉碎改性技术,成功从红花籽粕中萃取出蛋白质含量高达85.6%的优质蛋白粉。此技术创新不仅大幅提升提取效率,更显著优化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使其更契合人体吸收需求,同时拓宽了蛋白粉的应用领域,为产业发展开辟新径。

二、技术成果斐然,产业价值彰显

项目推进期间,团队收获累累硕果。工艺层面,采用双频超声协同处理,巧妙化解蛋白质因高温压榨所致的变性聚集难题,成功恢复其功能性质;超微粉碎技术的巧妙运用,进一步提升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赋予产品卓越的食品加工适应性。产品开发方面,成功研制出的红花籽蛋白粉产品,蛋白质含量远超预期,高达85.6%。经检测,该产品分子量多数分布在20-45KDa之间,更易于人体吸收,营养价值极高,为产业增值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技驱动乡村振兴,产业增值促农增收

在吉兰德村的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业链得以延伸,传统红花产业局限于榨油,附加值微薄,如今通过蛋白粉加工,榨油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产业链条得以拉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村民们喜笑颜开:“往昔红花籽粕贱卖,如今变身蛋白粉,效益成倍增长。”项目不仅直接增厚农民收入,还如蝴蝶效应般带动包装、物流、销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众多就业良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创新推动吉兰德村红花产业从传统加工向高附加值、高科技转型,增强产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发展前景璀璨,振兴之路越走越广

红花籽蛋白粉的成功研发,为吉兰德村的乡村振兴开拓崭新路径。当前,团队正持续优化产品工艺,积极开发红花蛋白饮料、蛋白棒等多元衍生产品。“绝不让优质资源在田间地头闲置,要用所学知识,让红花蜕变为高价值产品。”这是团队成员坚定不移的信念。随着市场对植物蛋白需求持续攀升,红花籽蛋白粉凭借其出色的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前景广阔。吉兰德村有望借此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五、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照亮未来

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实现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价值的显著提升。在吉兰德村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为这座边境村庄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红花籽这一小小的种子,正孕育着产业振兴的磅礴力量,为新疆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43-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