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气候变化挑战,探索农业低碳转型新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农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低碳转型发展备受关注。面对不合理施肥威胁农业生产等多重挑战,以及多年来经济作物如猕猴桃种植中土壤板结等问题突出的现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宝鸡眉县调研队,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深入一线调研,系统分析关键制约因素
2025年7月16日至22日,实践团队奔赴陕西省宝鸡眉县猕猴桃主产区,全面了解当地猕猴桃种植户肥料低碳施用现状、效应及驱动机制。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走访问询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猕猴桃种植面临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传统化肥过量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更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实践团队采访当地农户收集信息
创新技术方案,微生物肥料展现科技力量
基于深入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聚焦微生物肥料低碳施用技术的内在活力机制研究。团队深入探析猕猴桃种植户采用低碳施肥技术的内在动力机制,为破解核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团队重点研究微生物肥料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机制。通过实地试验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微生物肥料在猕猴桃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推动农业生产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理论支撑、内容种植户行为决策模型,培育农户肥料施用行为的内在规律和驱动机制。
通过与当地农业部门等的深度合作,实践团队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成果丰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不仅完成了猕猴桃种植户肥料低碳施用行为的系统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技术指导,直接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完善技术方案,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科技助农实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农业低碳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聚焦其肥料低碳施用行为研究,运用多元化调研方法,系统探究猕猴桃种植户肥料施用现状、低碳施用行为特征及其产生的经济环境效应。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不仅加强了西农学子对农业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阅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调研团队进行实地考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赵浩凯 冯康 杨芳淇 肖俊 郑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