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穿透疏朗的树荫,将第一缕微光洒在“田园雅舍”的黛瓦飞檐上,一幅非遗古韵与现代文旅交融的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这座坐落于四川省崇州市廖家木雕非遗文化共享村落的核心项目,不仅填补了当地高端民宿的市场空白,也成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助力“小民宿大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例证。
解码乡村需求 锚定融合新赛道
在崇州市人民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廖家镇以 “特色园艺公园” 为核心定位,正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文化传承与业态消费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目的地。镇内的崇州古建艺雕博物馆、军魂永恒主题公园等景点声名渐起,仅今年暑期档便吸引上万名游客到访,“过夜游” 比例显著提升。
然而,文旅热度背后藏着 “供给短板”,全镇民宿仅4家,且多为基础配套型,无法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住宿的需求。2022年,随着“田园雅舍 酒店项目的开工,这一“供需失衡”的僵局被彻底打破。创始人卢先生依托当地深厚的廖家木雕非遗文化,迅速锁定民和村一块约 2500 平方米的闲置土地,计划将精湛的木雕工艺融入现代建筑,打造一座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美学的乡村精品度假酒店,吸引中高端游客群体。
“活水”精准浇灌 破解融资“梗阻”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句话成了卢先生项目推进中的真实写照。“田园雅舍”建设周期长达3年,持续投入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与基建成本,早已让他倍感压力。眼看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后期装修、设施采购、运营筹备仍需大笔资金,公司现金流却濒临见底。
更棘手的是项目用地部分为集体土地,产权分割难度大,无法作为传统抵押物。若仅提供担保人,多数金融机构又认为风险过高,即便同意贷款,额度也远不能满足需求。卢先生先后咨询多家金融机构,最后都不了了之。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金牛支行。接到需求后,支行“红百合业务团队”由一把手带队,驱车50公里直奔廖家镇民和村实地调研。结合项目“文旅 + 非遗”的独特属性,团队创新推出 “双维评审模式”,突破传统信贷逻辑,不再局限于“重抵押、重财务数据、重经营规模”,转而聚焦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与盈利增长点,将廖家木雕的非遗价值、乡村文旅的市场潜力纳入核心评估维度。优化智慧审批流程,在风险评估中新增“非遗传承活力”“土地长期增值潜力” 等指标,同时降低文旅产业信贷准入门槛,给予利率优惠,为企业预留充足的资金缓冲空间。
最终,无需土地、固定资产等“硬抵押”,仅通过保证担保180万元“民宿贷”便精准落地,从申请到到账仅用3天。“有了这笔钱,酒店肯定能如期开业!” 卢先生难掩兴奋,“开业后不仅能盘活闲置土地,还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更能为周边景区、饭馆‘引流’,让全村人一起增收致富!”
由点到面 构建乡村振兴金融模式
站在民和村的田野间,乡村的“慢时光”背后,是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十六载深耕农村金融的“耐心”——通过探索 “政府+金融+企业”协同模式,成都分行正将“田园雅舍”的成功经验,复制为赋能乡村振兴的 “金融样板”。
在产品创新上,成都分行针对乡村文旅痛点,推出“民宿贷”“随贷通”“农惠通”等多款产品,无抵押物或抵押物难评估时,可通过保证担保或纯信用模式获得资金。对新建、扩建民宿,不仅提供低成本资金,还在贷款利率上予以倾斜,精准匹配客户扩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
在服务优化上,考虑到偏远民宿的现金收支不便,成都分行配套提供智能化收款服务,专人上门开通收款码,支持自动清算到账,可灵活适配住宿、餐饮、文创销售等多场景,让民宿经营者 “收款无忧”。
近年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已累计为民宿及餐饮业发放贷款8.67亿元,助力793户经营主体完成升级改造,通过设立多家“乡村振兴”专营支行,加大对乡村文旅全链条支持,推动多个文旅项目从 “单点突破” 迈向 “全域联动”。
从廖家镇的“田园雅舍”,到成都各地的乡村文旅项目,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正以金融为线,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文旅珠链”,让金融活水持续滴灌田野乡间,为乡村文旅新业态的蓬勃生长注入不竭动力。(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金牛支行 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