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谷新
在品牌传播与媒体战略的浪潮中,董成竹的名字始终与“创新”“实效”“跨界”紧密相连。作为资深媒体人、品牌战略规划专家、中国城市媒体联盟(中城媒盟)秘书长,他深耕行业近二十年,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地产策划到城市品牌塑造,始终以“品牌赋能”为核心,探索出一条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品牌推广之路。近日,本网记者对董成竹进行了独家专访,深入探讨他的职业历程、品牌推广法则及行业未来趋势。
专业积淀:从媒体人到品牌战略家的跨界蜕变
董成竹(笔名:苳竹)的职业生涯始于2004年,先后服务于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北京晚报地产部、亚豪机构、北京青年报旗下《法制晚报》、《新京报》、新鸥鹏集团等知名企业,横跨财经、房地产、媒体、文化四大领域。在亚豪机构担任品牌经理期间,他主导策略了多个地产项目的品牌宣传与推广,通过差异化的传播策略,成功塑造了多个区域标杆项目的市场认知。例如,海淀区保利地产某高端住宅项目通过“城市精英生活方式”的精准定位,结合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实现了开盘即售罄的业绩。
在北青报任职期间,他深度参与媒体内容策划与资源整合,提出“新闻+品牌”的联动模式,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新媒体的互动性结合,为房企客户提供从舆情管理到品牌曝光的全链条服务。他主导的“城市更新系列报道”不仅获得行业奖项,还带动了相关项目的市场热度。
2019年,董成竹加入新鸥鹏集团,负责集团品牌战略规划。他参与提出“教育赋能城市”的核心主张,通过教育IP打造、文化主题活动及新媒体矩阵传播,为集团旗下项目从单一地产开发升级为城市文化地标,开创了“产城人文”融合的品牌新模式。
品牌推广十大法则:从实践中提炼的黄金标准
基于多年实战经验,董成竹总结出企业品牌推广的“十大法则”,成为行业参考的经典框架:
1. 精准定位法则 :明确品牌核心价值与目标受众,避免“大而全”的模糊定位。例如,某文旅项目以“家庭亲子度假首选”为定位,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实现品牌认知度提升40%。
2. 差异化竞争法则 :通过产品特性、服务模式或文化内涵的差异化,建立竞争壁垒。他曾为某商业综合体设计“艺术+商业”模式,引入艺术展览与快闪店,差异化策略使其客流增长30%。
3. 整合传播法则 :融合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多渠道,形成传播合力。如某品牌通过电视广告、KOL种草、线下体验店联动,实现曝光量超千万次。
4. 内容为王法则 :以高质量内容(故事、视频、白皮书)传递品牌价值。他主导的“城市文化纪录片”系列,通过情感共鸣提升品牌美誉度。
5. 数据驱动法则 :依托AI与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优化传播策略。例如,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实时调整某汽车品牌的广告投放渠道,转化率提升25%。
6. 社交媒体互动法则 :构建品牌社群,增强用户粘性。某快消品通过抖音挑战赛与粉丝共创内容,单月销售额增长50%。
7. 危机公关前置法则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快速响应负面事件。他曾为某食品企业制定“24小时危机处理流程”,成功化解食品安全舆情。
8. 持续优化法则 :通过A/B测试、用户反馈持续迭代传播策略。
9. 跨界合作法则 :联合IP、公益组织或行业巨头,扩大品牌影响力。如某地产项目与博物馆合作推出文化IP,吸引高端客群。
10. 社会责任法则 :通过公益行动提升品牌形象。他策划的“红五角公益助学乡计划”为某企业赢得公众口碑与政策支持。
品牌赋能的四维路径:新闻、口碑、新媒体与舆情
作为媒体人出身的品牌专家,董成竹尤其强调“多维传播”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
1. 新闻宣传:公信力背书
他提出“新闻即品牌”的理念,通过权威媒体报道、深度专访、行业白皮书发布等形式,提升品牌权威性。例如,为某科技企业策划的“创新技术发布会”,吸引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推动其市场估值增长20%。
2. 口碑营销:用户成为传播者
通过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培育、用户评价体系优化、线下体验活动,将消费者转化为品牌传播节点。某家居品牌通过“老客户故事征集”活动,实现口碑传播覆盖超10万人。
3. 新媒体矩阵:精准触达与互动
构建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平台矩阵,结合算法推荐与内容创意,实现精准投放。他曾为某美妆品牌设计“短视频+直播+社群”组合策略,三个月内粉丝量突破百万。
4. 舆情服务:风险管控与声誉修复
通过实时监测、情感分析、危机模拟演练,为企业建立舆情防火墙。某游戏公司在遭遇负面舆情后,他主导的“透明化沟通+第三方权威背书”策略,使其品牌信任度迅速恢复。
AI与大数据时代的品牌革新
面对AI与大数据的冲击,董成竹认为品牌建设需从三方面突破:
1. 智能化用户洞察 :利用AI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传播内容。例如,某电商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定制广告文案,点击率提升35%。
2. 动态品牌设计 :根据市场反馈实时调整品牌视觉与口号。他参与的某饮料品牌项目,通过AIGC生成多版LOGO方案,最终选定测试数据最优的设计。
3. 自动化传播管理 :借助工具实现广告投放、舆情监测、效果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提升效率。
行业展望:技术、人性与责任的平衡
对于品牌与媒体行业的未来,董成竹提出三大趋势:
1. 技术驱动个性化 :AI与5G将推动“千人千面”的精准传播,但需警惕数据隐私风险。
2. 内容回归人性化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打动人心的故事仍是品牌核心。
3. 社会责任常态化 :品牌需从“商业价值”转向“社会价值”,在碳中和、公益等领域持续发力。
结语
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化浪潮,董成竹始终以“品牌赋能者”的角色,推动企业实现从“知名度”到“忠诚度”的跨越。他的实践与思考,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方法论,更启示我们:品牌建设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未来,随着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这一理念将愈发彰显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