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地理为核 渔业为脉,群贤毕至共商产业融合新图景

2025年11月17日,“地理为核·渔业为脉——2025水产地理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江北新区召开。会议围绕水产资源与地理禀赋深度融合、…

2025年11月17日,“地理为核·渔业为脉——2025水产地理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江北新区召开。会议围绕水产资源与地理禀赋深度融合、渔业赋能乡村振兴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聚焦中国国家地理·水产地理好产品体系化建设、渔光一体绿色发展路径及地区标志性水产物种振兴等合作领域,为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核心发言:锚定水产地理发展方向

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崔利锋在本次研讨会上期待双方发挥专业优势,培育优质水产产业,明确目标、制定务实方案,为渔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表示将以地理科学为根基,激活水域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双重潜力,推动地理优势转化为产业与富民优势。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陶磊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提升科研与组织水平,以渔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国家地理·水产地理首席顾问专家徐跑提出水产地理认定体系,要秉持“地理禀赋+科研创新+产业落地”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会阵容:多领域力量共促融合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胜利,美国IBMG 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山姆基地(山东)绿色供应链有限公司总裁李生,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任鸣春,《数字商业与营销》杂志总编、CAAC数字营销研究院执行院长袁俊,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创始会长杨维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特色水生动物繁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徐钢春,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及南京江北新区相关领导等,共同为水产地理发展建言献策。

 

 

签约与展望:开启渔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中国国家地理·水产地理于会议现场签署《水产地理“渔光一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科学+品牌+融合”的新模式,共同构建以生态为基、以标准为核、以品牌为体的全新产业体系。

 

 

未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动中国国家地理·水产地理好产品体系化建设与渔光一体模式成为绿色典范,让地区标志性水产物种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鱼”,最终形成“地理塑品牌、科技提品质、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为渔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628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